风笛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多云

我的音乐笔记——

今天是柴可夫斯基诞辰177周年,勃拉姆斯诞辰184周年。今年也是勃拉姆斯逝世120周年。《秋帆乐话》音乐沙龙第55期推出了纪念勃拉姆斯专场,在这春光烂漫的五月,以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这期沙龙的名字,甚是应景。贺老师每期沙龙的名字和海报的照片都是精心筛选确定的,从形式到内容感觉到一种电影海报的考究,也显示了贺老师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敏锐。在古典音乐里,勃拉姆斯的曲目我听的相对较多,朋友中有两位古典乐迷都比较推崇这位闷骚男,后来看了关于勃拉姆斯的很多文字描述,都绕不开他对师母克拉拉的一往情深,让人对这位性格粗暴生活邋遢的大胡子男人有了另种理解和敬重(其实看不同时期的照片,勃拉姆斯青年时期非常英俊)。据说勃拉姆斯的母亲比他父亲大17岁,照此家庭的影响,勃拉姆斯爱上比他大14岁的师母克拉拉也不奇怪,也许只能归结为一种宿命。

沙龙现场贺老师精心选择了勃拉姆斯的一些比较通俗的入门曲目和大家分享。首先是西班牙女中音安吉利斯60年代的录音《摇篮曲》,曲子太熟悉,版本无数,但我们多数人并不知道此曲是勃拉姆斯五首为钢琴和人声而作的歌曲中的第四首,这首充满母性温柔与慈爱的歌曲,估计下周母亲节会让很多人温故;其二是《匈牙利舞曲》21首中的第五首(我个人更喜欢第一首),贺老师比较了卡拉扬指挥的比较快的版本和匈牙利人奥曼迪指挥的快慢变化起伏很大的版本,感觉奥曼迪的指挥更符合匈牙利舞曲即兴性的特点,很能牵动人心,随着音乐的时快时慢,时而激昂时而柔缓,听者的感情仿佛坐过山车一样。据说匈牙利人占了二十世纪音乐家群像的三分之一,至少6、7人达到了世界顶级指挥的水准,由此看来我对匈牙利这个民族的音乐家还知之甚少。特别有意思的是贺老师放了卓别林电影《大独裁者》片段,卓别林扮演的理发师为顾客理发时配的就是这段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理发师完成了令顾客胆战心惊的理发过程;其三是电影《沉默的人》中所配的《学院庆典序曲》;其四是李安电影《色戒》里的一段A大调间奏曲,在这段音乐背景中,易先生和麦太太的一段对白显得很有味道,贺老师借用易先生说的“留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小事”,说音乐也是一样,留心的话,没有什么音乐是小事,建议大家在生活中留心一些不经意进入耳朵的音乐,也许它就是能让你在古典音乐世界里走得更远的一个媒介;最后听的是勃拉姆斯的《大提琴小提琴双重协奏曲》。赏乐的过程贺老师都会介绍同一首曲目不同演奏者、指挥家的不同版本,对几大唱片公司和封套人物都如数家珍般熟稔,这方面也是我特别陌生的,因为很少买碟片,听的音乐基本来源于网络资源和朋友那里拷贝的古典音乐,但只要留心,慢慢地也会在这些方面有更多比较和选择。

勃拉姆斯专场还会有第二场,到时会听到更多经典的曲目。每期的最后,贺老师都会和乐迷分享他个人对音乐家的一点感受。我如数奉上——要使想象力驯服,就需要妥协和牺牲。勃拉姆斯的音乐并不给人以即时的直接的印象,它是谨慎地掩盖着的记忆滋养起来的,所以他的艺术,更多的是史诗性,是需要反复咀嚼的珍品。他的敏感使他能够觉察过去最优美的东西,由于他对现代抱对立的态度,他要求表达过去的美好印象的心情就更显迫切,一般都认为勃拉姆斯是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逆行者,一个复古者。他的音乐往往不具备一见钟情的特质,而是需要沉淀之后重拾,是很久以后才如遇久雨般的重逢方能发酵的佳酿,所以,靠近他的程度,也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感受的储备。我们听音乐,其实是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合拍的便是好音乐。

关于这个沙龙,贺老师说这里仅仅是个窗口,更广大的世界,要靠我们自己去畅游。听音乐,了解音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不能到此为止。贺老师的初心是把自己的赏乐体验表达出来,把好听的音乐分享出来,把音乐载体——唱片乃至于音乐文化史的涉猎心史奉献出来。贺老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感恩身边有这样好的音乐传播者。

评论
热度(3)
Dream is a window,from inside which we have seen the future with our eyes of soul.